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一直是当前全球地球科学研究热点,但是两大陆碰撞前中生代拉萨地块古地理位置及独立的运动学演化却研究较少且已有研究成果多为上世纪80-90年代早期成果,缺少相关的年代学及剩磁可靠性检验。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丁林研究员课题组利用当前最新测年手段及古地理重建方法对拉萨地块南缘发育的桑日群火山-沉积岩序列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基于火山岩的高质量数据。研究表明,(1)桑日群火山岩(主要出露于桑日县附近) 形成于180 Ma早侏罗世时期 (两件年代学样品分别为181.7±5.4 Ma, 179.9±7.2 Ma);(2) 180 Ma时拉萨地块位于南半球赤道附近(3.7°±3.4°S),结合前人发表数据,暗示拉萨地块从Gondwana大陆裂解时代很可能发生于晚三叠世,之后开始其北向漂移过程并最终于早白垩世(至少130 Ma)与北面亚洲大陆南缘拼贴;(3)自220 Ma直到130 Ma,在~90 Ma时间内,拉萨地块自南向北发生了~4500 km的漂移量,平均漂移速度~5 cm/年,这与当前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的地块平均漂移速度一致。
图1. 青藏高原及周边构造格架及本次研究中获得的年代学及磁学统计结果
图2. 欧亚大陆、印度及华北板块视极移曲线以及拉萨、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块自晚古生代至新生代古地磁数据及其所反映的古纬度变化
图3. 对拉萨地块自220 Ma直到早白垩世130 Ma所开展的古地理重建(拉萨地块三叠纪位于南纬10°-20°附近并开始发生北向漂移,在180 Ma时到达赤道附近,并在130 Ma时已拼贴至亚洲大陆南缘,在古地磁参考系下). (基于220 Ma、180 Ma以及130 Ma所开展的重建数据分别来自Zhou et al. (2016), 本次研究以及Ma et al. (2014)) 本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科技先导专项B类(XDB03010401)以及国家然科学基金(41472185、41490610)项目资助。成果已发表于国际著名地质学刊物Geology (DOI: 10.1130/G38030.1)。 论文链接: https://geology.gsapubs.org/content/early/2016/08/01/G38030.1.abstract |